利用飞机进行战场物资运输是提升战略机动性的关键操作。运输机作为核心载具,需通过建造并升级机场解锁,每级机场可增加飞机数量与种类。运输机分为战斗型和支援型,后者专用于物资运输,具有载重大、航程远的特点。执行任务前需确保运输机已装载资源(如食物、石油、金属)、军事装备(武器、弹药)或医疗物资,并通过科技研发提升载重与燃油效率。航线规划需避开敌方防空区域,优先选择最短且安全的路径。
物资运输的流程需严格遵循步骤:首先选择包含运输机的部队,在基地或机场完成物资装载;其次指定目的地,包括己方前线、盟友基地或中立区域。运输过程中,飞机无法执行其他指令,需全程监控飞行状态。若需长距离运输,必须确保燃料充足,必要时可分段飞行。运输机降落时,若目标区域被敌方控制,将无法卸货,因此需提前派遣部队清场或建立安全区。科技树中的物流方向可优化运输效率,例如减少燃油消耗或缩短装卸时间。
运输机本身防御薄弱,需依赖战斗机护航或电子干扰技术规避敌方拦截。建议在任务前派出侦察机探测敌方防空火力分布,动态调整航线。恶劣天气会降低飞行稳定性,需在气象条件良好时执行任务。若遭遇突发攻击,可启动备用航线或紧急降落至友方区域。多机编队运输能分散风险,但需协调好编队间距与速度,避免因集群行动暴露目标。
战场协同是提升运输效能的重要策略。运输机需与地面部队形成联动,例如为前线据点空投弹药时,需确保接收部队已就位。盟友间可通过共享视野或建立联合防空网,为运输通道提供保护。特殊情况下,运输机可执行蛙跳战术,通过中转站接力运输,突破敌方封锁区域。坦克等重型装备无法通过运输机投送,仅限步兵、轻型武器及补给物资。
物资运输并非孤立行为,需结合战场态势调整优先级。关键战役中,可集中运输资源支援主力部队;持久战时则需均衡分配,维持多战线补给。运输机的快速部署能力也能用于迷惑敌方,例如佯装空投诱使敌人暴露防御弱点。掌握这些要点后,空中运输将成为扭转战局的战略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