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机对陆军阵地的攻击需要结合战术规划与操作技巧。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类型,陆军阵地通常包括防御工事、炮兵阵地、装甲部队和补给点。轰炸机适合摧毁固定防御工事,而战斗轰炸机更适合打击移动装甲目标。攻击前需通过侦察确认敌方防空火力分布,优先摧毁高射炮阵地以降低空中威胁。低空突袭能提高命中率,但需注意规避地面火力网。
高爆炸弹对碉堡和战壕效果显著,穿甲弹则能有效击穿坦克装甲。火箭弹适合快速打击轻型目标,但装填时间较长。机枪扫射可压制步兵,但需保持稳定飞行轨迹以提高命中率。弹药携带量需平衡攻击需求与返航安全,过度负载会影响机动性。攻击时应保持编队协作,分散敌方防空火力注意力。
地形与天气条件对空袭成功率有显著影响。山地地形需利用俯冲攻击增强冲击力,平原地区可采用水平轰炸。雨雪天气会降低能见度,需依赖仪表飞行或推迟行动。夜间攻击具有隐蔽性优势,但需配备照明弹或雷达辅助瞄准。攻击后需迅速脱离战场,避免被敌方战斗机拦截。若遭遇防空炮火,应立即进行规避机动,如滚筒或急转弯。
通过回放战斗记录分析弹着点分布,优化投弹时机与高度。若阵地未被完全摧毁,需规划二次打击或呼叫地面部队补位。飞行员需熟练掌握紧急情况处理,如发动机故障或机翼受损时的迫降技巧。保持与地面部队的无线电联络,确保协同作战效率。最终目标是通过精准打击瓦解敌方防御体系,为地面推进创造有利条件。